胖得很健康,真的存在嗎?
「健康胖子」這個名詞,乍聽之下彷彿是在健康與肥胖之間取得了平衡,但事實上,肥胖已被國際醫學研究視為一種疾病,其背後更潛藏著健康風險。另外研究也指出,這類人群未來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依然較高哦!
一、什麼是代謝健康型肥胖?
代謝健康型肥胖(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, MHO)是指那些 BMI 屬於肥胖範圍,但在代謝指標上保持健康狀態的人。這些人群常被稱為「健康胖子」或「瘦胖子」,儘管這些人的代謝指標(如血糖、血壓、血脂)看似正常,甚至較健康,但其實體脂肪偏高,也因為體內脂肪分布不均,更需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哦!微康VKANG 整理了代謝健康型肥胖的特徵,來看你是否有符合吧!
-
健康胖子的特徵
- 肝臟與內臟脂肪較低:脂肪主要集中在皮下,而非對器官造成負擔的內臟脂肪。
- 心肺功能和體力活動較強:規律的運動習慣能提升心肺健康。
- 胰島素敏感性較高:胰島素能有效調節血糖水平。
這些特徵較常出現在青年時期,研究表明,代謝健康型肥胖的人群在長期依然面臨心血管健康風險,且過多的體脂肪還可能增加骨關節的負擔,導致如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等問題,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。

二、認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
在我們更深入了解代謝型肥胖之前,簡單認識一下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吧!
可以把心血管系統想成是由心臟、肺臟、以及全部的血管所組成的高速公路,負責把氧氣、營養和代謝廢物像快遞包裹一樣精準地運送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。同時,它也扮演著維護整個身體運行的「物流公司」角色,確保所有的器官都能正常工作。
-
心血管系統的主要角色
-
心臟:系統的引擎
心臟就像一台馬力強大的泵,每分鐘推動數千升血液,確保這個運輸網絡不停歇地運作。想像它是一座大樞紐,負責調度所有的貨運列車——血液。 -
血管:高速公路和小巷
血管是運輸的道路系統,分為:
a. 動脈:像高速公路,把含氧血液快速送往各地
b. 靜脈:像返程貨車,回收用過的血液和二氧化碳
c. 微血管:像街頭巷尾的小路,負責最後一公里配送,將氧氣和營養送達細胞,同時帶走代謝廢物。 -
血液:運輸員
血液是專業的運輸工人,它攜帶著生命所需的氧氣和營養,同時負責清理細胞產生的廢物,就像快遞員一樣,24小時不停地配送與回收。
保持這個系統的暢通,對於預防疾病和提升身體運行效率至關重要,任何系統功能異常,都可能對整體健康造成威脅。
代謝型肥胖也是同樣道理,即使我們的代謝指標是處在正常範圍,也不能忽視我們可能會有的心血管健康風險哦!
延伸閱讀
認識心血管疾病,6件事從此遠離十大死因排行榜!
三、如果我是「健康胖子」,我該注意什麼!?
代謝健康型肥胖雖然在短期內看似無害,但長期可能導致心血管系統功能衰退和慢性疾病的高發率。這些潛在問題通常在早期不會有明顯症狀,因此容易被忽視!為了降低這些風險,以下關鍵步驟不僅有助於管理心血管健康,還能延緩或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:
-
定期體檢
特別是檢查與心血管系統相關的指標(如血壓、血糖、膽固醇),幫助及早發現風險。
-
管理慢性疾病
如有高血壓、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需積極控制,避免進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統負擔。
即便目前健康狀況良好,但身體健康是一場長期的賽跑,而不是短期的靜態平衡。透過定期檢查、關注慢性疾病的早期管理,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預防措施,降低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四、健康胖子不可以錯過的 2 個隱患疾病!
代謝健康型肥胖看似擁有健康的代謝指標,但這並不代表完全沒有健康風險。隨著時間推移,這些人群更容易罹患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,同時這些疾病大多可能潛伏多年,初期症狀不明顯,卻對身體健康構成長期的威脅!
-
動脈粥狀硬化
動脈粥狀硬化也可以稱為動脈硬化症,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,指脂肪、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在動脈壁內堆積,形成「斑塊」,隨時間推移會使動脈變硬、變窄,進而阻礙血液流通。
-
隱憂與影響:
-
血液流動受阻:當斑塊逐漸增厚,血流變慢,氧氣和養分供應減少,特別是心臟和腦部等關鍵器官,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。
-
斑塊破裂風險:當斑塊破裂,血小板會聚集形成血栓,進一步阻塞血管,危及生命。
-
為什麼代謝健康型肥胖會面臨此風險?
即便代謝指標正常,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的堆積仍可能影響血管內皮功能,增加發炎風險,加速動脈硬化症的進程。
-
慢性發炎反應
慢性發炎被認為是多種慢性病的共同病因,包括糖尿病、動脈硬化症和癌症。對於健康胖子而言,脂肪細胞的過量堆積可能釋放多種發炎因子,觸發全身性低度慢性發炎。
-
隱憂與影響:
-
血管內皮受損:慢性發炎會使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,導致血管變得更脆弱,增加動脈硬化風險。
-
代謝失衡:長期的慢性發炎可能干擾胰島素功能,加速糖尿病的發展。
-
全身性影響:炎症反應會對多個器官系統造成壓力,進一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-
為什麼代謝健康型肥胖容易發炎?
雖然表面上「健康」,但脂肪組織過量堆積會改變代謝環境,使發炎因子濃度上升,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,所以管控身體脂肪是非常重要的哦!

延伸閱讀
【小心!油脂累積過多導致血管塞車釀禍|健康衝刺班|VKANG 微康】
五、怎麼維持心血管健康呢?
維持心血管健康是每個人都需要關注的重點,特別是代謝健康型肥胖人群,即便目前看似「健康」,仍需採取措施來降低未來患病的風險哦!
-
規律運動
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也推薦在日常中加入 Zone 2 運動,一種強度適中且可持續進行的有氧運動方式,如快走、慢跑、騎車或游泳,以有效促進脂肪代謝、增強心臟耐力。
-
健康飲食
-
控制體重
目標是減少內臟脂肪,保持肌肉量,因為內臟脂肪直接影響心血管系統功能。研究顯示,即便只減少5%-10%的體重,也能顯著改善血壓和血脂的心血管健康指標哦!
-
戒菸戒酒
停止吸菸後,心血管健康會在短期內得到改善,例如血壓下降、血液流通改善;飲酒也須適量,避免長期酒精過量對心臟的傷害,讓心血管系統遭受更多壓力。
了解更多
「Zone 2訓練」是什麼?超慢跑、騎單車…氣不喘低心率的複合式運動,讓舒適輕鬆的提高燃脂效率!
代謝健康型肥胖看似擁有健康的外衣,卻潛藏心血管健康的隱憂。無論體型如何,規律運動、健康飲食和體重管理都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基石,否則疾病將變成自己未來健康的「隱形炸彈」。畢竟,真正的健康並不只是存在於數據上的「健康」,而是全身系統的平衡與長期穩定,讓我們創造長期無病無憂的生活品質吧!
關鍵在於行動,健康不只停留在表面,而是深植於每一天的選擇與努力之中!
延伸閱讀(透過微康社群,了解更多健康資訊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