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不一定有機會當母親,或是說,不一定有機會當個好母親。能確定的,就是每個人都是母親懷胎十個月,才能來到這個世界。 我們是否曾經花時間,「真正理解」媽媽? 成長過程中,與母親之間的種種矛盾,我們能不能去體會母愛也是艱難的,而不是理所當認為「媽媽就是天生會當媽媽的」? 生兒容易、養兒難。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洛姆在《愛的藝術》中提到,母愛的本質,是照顧孩子的生長,讓孩子脫離母親而成長。 能獨立生活的年輕大象,就會脫離原本象群,和其他的單身公象在一起生活。他的媽媽,則會繼續照顧象群裡的其他小象。 人和動物不太一樣,懷胎十月、原本緊緊為一體的兩個人,成為獨立個體。在孩子逐漸成長的階段,母親變成了極具艱難的任務。 母親被要求無私犧牲、不求回報,只希望孩子能幸福快樂,這些要求,也是許多母親無法完成母愛的任務。 從我們還未出生開始,母親就擔負著成為「好媽媽」的角色,但是每個媽媽都是接到生命的那一刻後,才開始學習當媽媽的。 媽媽也需要被理解和陪伴,每到母親節,大街上都是對母愛的歌功頌德,都在這一天去表示對母親的愛。但是其他的日子呢?我們是否真的試著去理解母親以及關係背後的矛盾。 在理解母親的過程中,我們也是在學習,若有一天身為人母,或是當母親老去需要照顧,用真實的自己和孩子、和母親連結,我們都會犯錯,試著不要道德捆綁自己、不要過於糾結在自己犯下的失誤。 這些失誤的裂痕,是修復關係的開端。願我們都更能理解他人,成為更好的自己。無論你是媽媽,還是孩子。 #VKANG微康 #母親節快樂 #Mindcafe #我們在彼此的心裡 #心準備好了一切就準備好了